潮流的CBD -銅鑼灣 三月 / 天氣:清涼
銅鑼灣,這個香港的潮流CBD,自50年代已經過度的發展,不論任何時候都是潮流或者高端商品的集散地。這回選擇這個地點,純粹是因為學車前沒事干(是的,我在學開車,准備買個手動檔車,享受一下。)所以抽了1個小時的時間,去拍攝一下。
這一次的拍攝人物是Karen,一個相信會計行業就是為老板數錢的妹子,卻發現了數錢的工作原來是出納做的,所以將來也不知道會不會繼續在這個行業發展。或許人就是這樣吧,在做選擇的時候總是頭腦一熱,而對未來總是看不清,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更刺激。
約在下午2點多,第一站我們從時代廣場開始,其前身早在1974便已經存在並為香港電車的銅鑼灣電車廠,而在1991年該地宣布重建並在1994年開始運營。至於這一排的士對面的羅素街在時代廣場落成之前是一些傳統街市與維修廠,地價十分低而且衛生環境較差,經過了20年的發展來說,現在的地價已經僅次於法國香榭麗舍大道及紐約第五大街,簡單來說一個地鋪大概月租金要100多萬吧。
第二站我們就走到保良局,這一回走的路線都是為了方便我之後學車,所以會慢慢地往掃杆埔走(就是香港大球場的位置)。保赤安良作為保良局的宗旨,多年來(1878起)支撐著他們的服務。19世紀的時候,香港的拐賣人口,逼良為娼這種情況是時有發生的,保良局就是在這一個時代下,由東莞縣駐港客商發起,並由全港紳商集議,促使政府批准並建立的。職責上為防止誘拐,保護婦孺。順帶一提,保良局的牌坊是由1966年華民政務司麥道軻(David MacDougall)所題。
最後一站來到大球場的門口了,馬上就要學車,匆匆拍了兩張就結束了,為此我也不多做介紹,等之後有機會再寫吧(這微信號要做好幾年呢,也給我留點空間)。 銅鑼灣怎麼去,港鐵吧。
用影像記錄我所感知的世界 告訴你在世界的這一角 有美麗的人和景色 讓我們在路上
攝影:HQ攝影工作室 模特:Karen 撰稿:梁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