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C,纖纖女子,衣物鞋履搭配時尚,卻選擇了一個和外形不甚相像的體育及康樂管理來就讀。當然,退一步來說,也可以說是我犯了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的錯誤,在此則不做爭論,畢竟已不是那舊時代,是對是錯,又有何重要。
十二月,本應早已入冬,今日卻是陽光明媚,我是一件短袖衣衫加一外套,而喵C則是一件長袖薄衫,便已足夠。在此天氣之下來到第一代的公屋愛民邨拍攝,倒也是輕松自在,涼爽舒心。
愛民邨位於九龍十二號山(地圖在文末奉上),是全九龍城區占地面積最廣的屋邨。由於愛民邨的地勢甚高,而且接近海岸,故邨內有部份單位的景觀可以眺望維多利亞港。可是的是我們只能進入面朝天井一面,無緣從愛民邨看到維多利亞港。
愛民邨是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1954年4月-1973年3月)所監督建設的最後一個屋邨,而落成時已經重組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它前身是十二號山寮屋區(寮屋在香港是指非法占地而建的臨時居所)。1970年開始施工,在往後的3-5年間陸續建成,是香港第一代公屋。
除了方型天井為愛民邨的特色之外,墨綠色的欄桿與門欄、銀色鐵閘、百葉玻璃窗戶,樸素卻又不失風味。
這天井設計也是大有學問,愛民邨樓高雖有20多層,天然光卻可以照到每一層,天井比例需要經過精心的設計。另外在通風方面,由於天井貫通樓層上下,當地面熱空氣上升之時,帶動空氣循環,可達冬暖夏涼之效。
早期的愛民邨配色為純石灰色,外觀並沒有特色。自維修而後,屋邨墻身配色變為黃綠二色,配上邨內七彩的設施,為方方正正、線條硬朗的邨內增添不少特色。
愛民邨內有不少為居民娛樂所建的設施,小公園、乒乓球台、羽毛球場和遊樂健身器材都是齊全,也為拍攝添加了不少元素。
現在何文田站已經開通,步行過去之沿路指示,尚算清晰,唯路途甚遠,需要步行20分鐘。更為方便的是在旺角的洗衣街公園(旺角新寶戲院對面)坐開往何文田的紅色小巴,在愛民邨籃球場下車即可。
用影像記錄我所感知的世界 告訴你在世界的這一角 有美麗的人和景色 讓我們在路上
攝影:HQ攝影工作室 模特:喵C 撰稿:梁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