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拍攝
天氣:炎熱
彩虹,由外圈至內圈呈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而事實上,彩虹的顏色就和人的性格一樣千千萬,塑造出生命中形形色色的風景線。這一回我和Chole來到彩虹村,去拍攝五彩繽紛的球場和民居。
香港整體的公共屋邨發展開始於50年代,當時的社會功能主要是為了安置因天災或者火警(如 1953 年的石峽尾木屋大火、 1966 年的香港大雨災,與及 1972 年的六一八雨災)而流離失所的市民。彩虹邨則可算香港最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在1962年到1964年期間相繼落成入伙,同期還有馬頭圍邨、東頭(一)邨22座等的公共房屋。至於設計上,往後跑了更多地方的時候會專門開辟一篇文章,暫先按下不表。
一般我們拍攝的地點,都會在彩虹村的籃球場位置,其坐落在整個屋邨中央的停車場上蓋之上,可見為了節省用地,設計師也是費盡了心思。
或許是因為時間的關系,這個屋邨相較於現代的屋邨來說,更多的擁有一種人情的味道,在邨內尚存有一些舊鋪,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稍微花點時間走走。這樣總比現在統一規劃的新屋邨,顯得更有個性和味道,畢竟生活和生存,從來都是兩個層次的事情。
彩虹村的交通也是十分便利,大家只要乘坐港鐵到觀塘線的彩虹站就可到達。